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婚 嫁

    信息发布者:坷拉蛋子
    2017-03-07 12:50:49   转载

    清末至民国年间,境内居民承袭封建婚姻“六礼”制度。全凭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男女双方不及过问。联姻程序大体为议婚、订婚、结婚3个阶段。首先议婚,在子女十余岁时,家长即选择“门当户对”人家,找媒人从中介绍说合。如男女属相不相冲克,双方同意,即进行订婚,男家先谴人向女家“通启”,请求同意,并附送首饰。女家同意即“回启”答应婚事,并回送文房四宝。整个订婚过程俗称“下启”。结婚阶段礼俗繁缛,大致是:男女十七、八岁,男家向女家索取女方生辰,谓之“要八字”。卜算结婚日期、时辰,通知女方。女方不甚讲究索取采礼。一般人家向男家仅要“离娘袄”(红棉衣),富裕人家男方主动给些首饰衣物。结婚之日,富裕人家一般“大娶”。新郎披红插花坐绿网官轿,后跟绣花红轿,内有少年一人压轿。旗锣伞扇、鼓乐齐鸣,向女家通亲。一般人家“小娶”,新娘乘一顶花轿至男家。女子出嫁在娘家梳网头、裹红棉衣、棉裤,头蒙红布,由兄弟扶持上轿,鸣鞭炮起程,鼓乐队前导,男女陪客相伴,1名儿童抱鸡,2人一抬嫁妆,有4抬、6抬、8抬以至32抬。是日,男家贴喜联、奏鼓乐。新妇至家,新郎新娘先拜天地、祖先、父母,后互相交拜入洞房,喝交心酒,点长命油灯通夜不熄。新郎用称杆挑下蒙头红布即退出新房,招待贺喜的亲朋。新娘坐在床沿不得出房,叫做“坐帐”。白日多儿童女客来戏谑“吵喜”。晚多青年男子在新房设宴与新娘一齐“闹洞房”。所谓“三天以内无大小”。有长辈青年亦参与。入夜潜于窗下叫“听房”。3日新妇盛装拜公婆,谒祖坟、回娘门。民国后期改为当日或次日。
        建国前,境内居民生活贫困,常见有“童养媳”婚俗,纳妾者较少。而“娃娃亲”、换亲、赘婿等婚姻间或有之。
        建国后,《婚姻法》颁布实施后,男女婚姻自主,受法律保护,父母不干涉,一般是男女青年经人介绍见面交谈,双方同意,男方给女方买衣物、合拍订婚照。逢年过节给女家送礼,男女双方互相去家内,操持家务。城镇青年多为自由恋爱,确定关系后,便可出入公共场合。举行婚礼前领取结婚证书,婚礼日期多选择元旦、五一、国庆节。用自行车、地排车代替花轿。或举行鞠躬简单仪式,领导人讲话。届时亲友馈赠礼品祝贺,男家宴请亲朋。但仍杂有少量封建礼俗。父母变相包办婚姻现象时有发生。1980年后,喜事新办,简办婚事已逐渐形成风尚。但结婚追求彩礼,讲究排场,大操大办婚事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